北京盤古大觀
完工年度
座落位置
北京市
基地面積
39,360 m²
總樓地板面積
418,485 m²
樓層
B5 - 39F
高度
191 m
建築類型
指標建築, 商業複合, 辦公大樓, 住宅, 旅館
業主
北京盤古氏投資有限公司
未來北京
未來北京作為世界文化中心之城市戰略,其關鍵核心必為「文化對話」。如何以自身文化主體性與世界其他文明進行對話,並在長時間滲透融合中,強化自身文化之自明性與強大的合和力及輻射力,乃是未來北京城市文化發展之核心議題。
2008北京奧運及北京中軸北向延伸成為奧運場地,時間空間二者交會,形成北京向未來進化最重要的時空樞紐點。北京中軸二側之鳥巢、水立方「把世界帶進中國」與盤古大觀「把中國帶進世界」之文化對話態勢,則提供未來中國尋找自身建築創作思維之重要參考及契機。
文化對話
文化是一個民族對於宇宙萬物特有的一種描述系統,並藉由一種特有表達系統呈現之。不同文化呈現出不同表達形式,而2008奧運鳥巢、水立方與盤古大觀於北京中軸二側之不同建築表現,正體現出此種可供深刻反思之文化對話。
西方文化以「光」作為萬物存在的基礎。在建築上最終演化成對實體空間之精確操作,與對單體形式質理細密表現。因此,鳥巢、水立方建築概念則成為光之容器,空間層次即光之層次。中國文化則以「氣」作為萬物存在整體性之描述系統,建築上則自然演化成對意境的表現,與「天、地、人」渾然一體的境界追求。西方視建築為單體,乃建築師個人概念之外顯。東方視建築為群體,以形寫意,主要在彰顯「天、地、人」三元結構之整體意象、此已具體表現在北京傳統城市結構佈局中。盤古大觀以中國文化表現氣韻生動典型元素—「龍形」,將五棟單體建築統合成一個有機之整體,並摒棄追求單體造型個別精確表現,轉而追求形質合一的流動美學。以雄渾寫意之龍形與四合院,相合於天,以大空深遠的龍廊相合於地,人居於中,形塑「天、地、人」三元結構合一之資訊場域,並呈現出東方特有建築美學。
世界中國
形式遞增,存在必遞減。 人類文明乃趨向於精確表達之必然。西方文明在「物質」層次汲汲鑽研,表現出對物質強大的操控力,但也形成今日世界文化生態及地球生態的雙重危機。21世紀人類文明之發展,則應從形式精確表達之追求,轉而導向存在之精確表達。建築之終極關懷應在於追求屬人自身存在之理想世界,即建築之表現乃在「天、地、人」三元結構之還原,並在形式空間的設計方法上,應保持屬「人」之存在性操作,而非屬「物」之精確性操作。而此乃為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精華之所在,亦正是現代中國可貢獻今日世界之文化智慧。
中國欲作為未來世界中心,其關鍵點必在如何對今日西方文明作根源性的大反思,並對自身文化作還原性的思考,才得以超越現實困境,以關照人類全體文化的清澈心靈,進行世界中國文化工程之建構。
未來北京作為世界文化中心之城市戰略,其關鍵核心必為「文化對話」。如何以自身文化主體性與世界其他文明進行對話,並在長時間滲透融合中,強化自身文化之自明性與強大的合和力及輻射力,乃是未來北京城市文化發展之核心議題。
2008北京奧運及北京中軸北向延伸成為奧運場地,時間空間二者交會,形成北京向未來進化最重要的時空樞紐點。北京中軸二側之鳥巢、水立方「把世界帶進中國」與盤古大觀「把中國帶進世界」之文化對話態勢,則提供未來中國尋找自身建築創作思維之重要參考及契機。
文化對話
文化是一個民族對於宇宙萬物特有的一種描述系統,並藉由一種特有表達系統呈現之。不同文化呈現出不同表達形式,而2008奧運鳥巢、水立方與盤古大觀於北京中軸二側之不同建築表現,正體現出此種可供深刻反思之文化對話。
西方文化以「光」作為萬物存在的基礎。在建築上最終演化成對實體空間之精確操作,與對單體形式質理細密表現。因此,鳥巢、水立方建築概念則成為光之容器,空間層次即光之層次。中國文化則以「氣」作為萬物存在整體性之描述系統,建築上則自然演化成對意境的表現,與「天、地、人」渾然一體的境界追求。西方視建築為單體,乃建築師個人概念之外顯。東方視建築為群體,以形寫意,主要在彰顯「天、地、人」三元結構之整體意象、此已具體表現在北京傳統城市結構佈局中。盤古大觀以中國文化表現氣韻生動典型元素—「龍形」,將五棟單體建築統合成一個有機之整體,並摒棄追求單體造型個別精確表現,轉而追求形質合一的流動美學。以雄渾寫意之龍形與四合院,相合於天,以大空深遠的龍廊相合於地,人居於中,形塑「天、地、人」三元結構合一之資訊場域,並呈現出東方特有建築美學。
世界中國
形式遞增,存在必遞減。 人類文明乃趨向於精確表達之必然。西方文明在「物質」層次汲汲鑽研,表現出對物質強大的操控力,但也形成今日世界文化生態及地球生態的雙重危機。21世紀人類文明之發展,則應從形式精確表達之追求,轉而導向存在之精確表達。建築之終極關懷應在於追求屬人自身存在之理想世界,即建築之表現乃在「天、地、人」三元結構之還原,並在形式空間的設計方法上,應保持屬「人」之存在性操作,而非屬「物」之精確性操作。而此乃為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精華之所在,亦正是現代中國可貢獻今日世界之文化智慧。
中國欲作為未來世界中心,其關鍵點必在如何對今日西方文明作根源性的大反思,並對自身文化作還原性的思考,才得以超越現實困境,以關照人類全體文化的清澈心靈,進行世界中國文化工程之建構。